江瀚:“承诺”两天即删除,不降价联盟“出尔反尔”为哪般?

2023-07-09 19:15:14来源:中新经纬

中新经纬7月8日电 题:16大车企握手言和,但未必会形成“不降价联盟”

作者 江瀚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

江瀚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引发一些担忧和质疑后,7月8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下称中汽协)发布声明称,将“不以非正常价格扰乱市场公平竞争秩序”从《承诺书》中删除。

7月6日,中汽协组织一汽、北汽、东风、广汽等16家汽车生产企业签署《汽车行业维护公平市场秩序承诺书》(下称《承诺书》),这份《承诺书》提到,为了维护公平竞争秩序,“不以非正常价格扰乱市场”。一些人担心,这会成为车企之间的一个“不降价联盟”。

中汽协在7月8日的声明中也表示,协会认识到《承诺书》中“不以非正常价格扰乱市场公平竞争秩序”涉及“价格”表述,表意不当,有违《反垄断法》精神。中汽协还敦促16家及其它汽车生产会员企业,严格遵守《反垄断法》及相关行政法规、指南、规章,自主定价、公平竞争,共同为产业规范健康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那么,何为“非正常价格”?笔者认为,“非正常价格”的具体界定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市场标准来确定。一般来说,如果价格低于成本,或者远低于正常市场价格,就可以被认为是“非正常价格”。这种价格可能会扰乱市场秩序,影响公平竞争。

最近一段时间,伴随着市场价格战越演越烈,整个汽车市场都进入了一个全面混乱的状态,在这样的情况下,监管主动出手推动各家汽车企业握手言和,无疑是一件意义重大的事情。

首先,价格战引发的市场困境已经成为死局。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在特斯拉的带领下,各大汽车企业纷纷被卷入了价格大战的困局。这场价格战的起因是由于市场饱和度的提高、消费者购车需求的下降以及新车型的推出,导致市场竞争加剧,各家车企为了争夺市场份额,不得不通过降价来吸引消费者。但是,除了早期跟随降价的几家车企之外,大部分的车企却并没有因为降价引发市场向好,反而市场表现越来越差。虽然6月份以来市场有所恢复,但是依然处于低迷的状态。

价格战对于消费者来说,看似是一件好事,可以享受到更加优惠的价格。然而,在市场经济中,价格并非越低越好。当价格过低时,企业的利润空间被压缩,生产经营难以为继,这时候,企业就会采取减少成本、降低质量等方式来维持生产经营。这样的恶性竞争,最终会导致市场的崩溃和经济的衰退。

其次,市场低价倾销的现象也开始出现,市场健康度快速下降。在价格战的过程中,市场还呈现出一种低价倾销的趋势。除了特斯拉、比亚迪等少数车企,大部分车企都陷入了卖一辆亏一辆的死循环之中。

与此同时,随着价格战的加剧,市场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为了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各种拉踩造谣开始出现,各种不正当竞争也相继出现。这些行为进一步扰乱了市场秩序,增加了市场混乱程度。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汽协推动16家大车企握手言和,达成了一系列的承诺。这一事件标志着这场车企大战可能即将终结。监管通过宏观调控有效地识别了当前汽车市场的乱局,以顶层设计的方式将车企从恶性竞争泥潭中拉了出来。

虽然中汽协最终考虑到反垄断的原因删除了《承诺书》的相关价格条款,但即便不修改,也很难形成一个“不降价联盟”。签署《承诺书》的车企并非完全一致地决定不降价,而是承诺在市场竞争中遵守公平原则。此外,汽车行业竞争激烈,降价促销是企业常用的市场策略,因此不能简单地认为这是一个不降价联盟。事实上,就在《承诺书》签署的次日,上汽大众官方就发布消息,ID.3推出限时价格,降价幅度达3.7万元。这也说明即使车企签署了《承诺书》,也并不意味着所有企业都会严格遵守这一规定。上汽大众可能认为降价有助于提升销量和市场份额。而且他们的行为我们可以认为是一种营销手段,而不是价格战。

其实不打价格战,并不代表汽车行业就不能健康发展。在没有利用低价竞争的情况下,企业可以更加专注于产品技术创新、品牌建设和客户满意度的提升,从而建立长期的竞争优势。不打价格战,最后的赢家往往是那些能提供卓越产品品质、良好服务和差异化的企业。所以,我们可以理解这是一个正常价格之外的深度服务竞争,这其实考验的是企业的潜力和板凳深度。总之,关键在于企业能否持续提升自身竞争力。(中新经纬APP)

本文由中新经纬研究院选编,因选编产生的作品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选编内容涉及的观点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责任编辑:宋亚芬

标签:

  • 今日焦点
  • 行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