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昆明“自上而下”打通纵向治理架构
工作人员为群众解答行政复议咨询。
西站社区党员志愿者开展治安巡逻工作。记者黄晓松摄
(资料图)
近年来,昆明市围绕高标准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创建,将综治中心平台建设作为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载体,不断推动各级“四中心”融合运行,推进“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建设,同时进一步健全网格化管理,有效发挥基层社会治理实战平台作用。
5月5日,“全媒体看昆明市域社会治理”主题宣传活动第五站走进昆明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完善纵向治理架构指挥部,深入探究昆明市如何通过“四中心”融合、“一站式”服务和“一张网”管理,“自上而下”打通纵向治理架构,夯实社会治理基石。
“四中心”融合
建强综治实战平台
自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创建工作开展以来,综治中心基层社会治理实战平台作用不断凸显。目前,昆明市级、18个县(市)区级、140个乡镇(街道)级综治中心均已按要求挂牌运行,实现市、县(市)区、乡镇(街道)三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全覆盖,为基层平安创建注入强大支撑力。
西山区马街街道是昆明市探索“四中心”融合的试点之一。2021年下半年,马街街道锚定平安街道创建“9个不发生”目标,依托既有组织结构,规范化建设“四合一”综治中心,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网格化监督指挥中心”“信访接待中心”“矛盾纠纷调解中心”融为一体,实现一窗式受理、一体化办公和制度化运行。“中心整合了群众接待室、矛盾纠纷调解室、指挥调度室等工作场所,确保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风险不外溢。”马街街道综治办相关负责人说。
“四中心”融合不是简单的加法,要发挥最大效用,指挥调度能力建设是关键。马街街道以智慧西山指挥中心建设为纽带,融合“雪亮工程”建设,搭建起集“信息管理、矛盾调处、信访事项、指挥调度、治安管理”于一体的综治联动指挥平台。通过多元化对接各部门业务系统,建立重点场所、重点区域数据库,打通数据壁垒,实现综治相关数据资源的共通共享。
借助联动指挥平台,马街街道切实解决了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针对与群众密切相关的社会治安、矛盾纠纷等突出问题,马街街道充分整合司法、民政、城管等资源,成立马街街道法治大道党建联盟,邀请法律团队支援案件调处,厘清涉事主体具体责任及处置化解途径。2022年至今,马街街道综治中心共协调片区指挥部以及相关职能部门,向被拆迁群众通报项目进展情况19次,协调分配8000余套回迁安置房。
通过“四中心”融合运行和基层社会治理实战平台建设,马街街道社会治理取得丰硕成果:马街北路社区社会治理工作入选“昆明社会与文化建设蓝皮书”;马街街道共创建7个平安社区、18个平安小区、36个平安单位;2022年,马街街道被云南省委政法委确定为全省基层社会治理试点街道。
“一站式”服务
全时段调处矛盾纠纷
“您好,请问您需要办理什么业务?”走进五华区“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接待大厅,驻点律师正在服务台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服务。自2021年11月投运以来,中心按照“首问首办”制度,将群众诉求分流至公证、法律援助和调解等服务台,公证员、律师及其他专职人员全量入驻,“一站式”服务已成现实。
“一站式”服务的核心和难点是“通”,只有打通渠道,才能实现群众业务的高效办理。五华区通过构建“线下+线上”工作模式,畅通群众申请调解的渠道。中心设有服务接待大厅、受理窗口、调解室、功能室等,配备1名分管领导、1名责任人、4名工作人员、4名专职人民调解员和7名兼职人民调解员,承担中心日常运作、管理及调解咨询工作。
与此同时,中心依托“线上”调处平台,实现“全时段”解决纠纷。群众通过云南法网“12348”、一部手机办事通、微信城市服务小程序等,可直接反映诉求,提交线上调解申请,并及时查看调解进程和结果反馈。
中心工作人员在系统后台演示,群众诉求显示为“未审核”“待办理”“已处理”“已拒绝”等4种状态。按照工作要求,工作人员需要在3天内处理“未审核”群众诉求,申请受理后进入“待办理”栏目,工作人员将群众诉求分发至街道及其他职能部门。调解完成后群众诉求即变为“已处理”。此外,针对异地群众提交申请、不适宜开展人民调解等情况,中心需要电话回访当事人说明情况,并告知群众处理途径,做到群众诉求“事事有回应,时时有回音”。
实体中心和网络体系的同步建设,确保受理、流转、调处、反馈线上线下同频运行。中心投用以来,共调解案件330起(办理网上案件80件),涉及金额1574万元,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21082起、网上咨询17818件,办理法律援助2558起。
畅通信息渠道的同时,还需要规范工作流程,联动相关部门提升工作质效。中心向外“借力”补充专业力量,引入律师、公证等社会力量参与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今年3月,罗女士、张先生因房屋租赁产生合同纠纷。罗女士提出解除房屋租赁合同,要求张先生立即腾还房屋,并赔付房屋修理费用20余万元;张先生对其中几项款项有重大异议,双方分歧较大。
五华区律和律师调解服务中心的人民调解员和律师通过说法、说理、说情,对争议事项进行逐项调解。最终,双方达成一致意见,由张先生赔偿罗女士15万元。为确保协议的顺利执行,五华区公证处指派公证员参与调解,并在调解协议达成后,办理了赋强公证。
“中心受理的矛盾纠纷中,六成以上是劳资纠纷。”五华区人社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他们进驻中心,既是仲裁员,也是调解员,3年来共参与调解人事劳动纠纷2519起,为群众追回款项3130余万元。
自中心建成以来,五华区各部门和调解组织联动,通过人民调解化解民间纠纷19593件,通过行政调解化解民事纠纷76200件(含治安调解、行政复议等),通过司法调解结案或撤诉21249件。
“一张网”管理
筑牢综治服务体系
作为综治体系的“神经末梢”,社区是基层社会治理的“最小关口”。为了把好“关口”,西站社区以“一张网”强管理,结合小区数量和人口分布情况,在全辖区内划分五级网格12个,每个网格配备1名网格长,社区内共有37名网格员,实现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覆盖率100%。
“综治网格”全覆盖的作用,在信息收集和改善民生工作中得到凸显。2021年6月,有群众在微信群反映,版筑翠园小区地下车库电动车车位紧张,有居民将电动车推入电梯运至家中充电或停放,存在安全隐患,希望社区重新选址建设停车点。
谁来建?如何建?在龙翔街道办事处的协调下,15名“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党员组成志愿服务队,100余名志愿者深入走访1429户居民,征询居民意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解决群众停车难问题。项目建成后,小区新增车位120个、充电桩60个。“停车和充电方便了,小区的环境也越来越好了。”版筑翠园居民张路芳点赞社区的高效服务。
在构建五级网格基础上,社区不断整合多方资源,提升管理服务水平。西站社区梳理网格员职责清单,充分发挥网格员、楼栋长、志愿者等基层力量的作用,本着“小事不出楼栋、大事不出社区”的工作原则,组建日常网格化巡查队伍,排查辖区不稳定因素,及时上报、解决问题,实现“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通过“定事、定格、定人、定责、定结”的“五定”工作法,做到管理区域无盲点、不交叉。
如今,“一张网”管理服务模式正在昆明“落地开花”。全市形成1级至5级网格25246个、综治微网格28052个,实现城乡社区(村)网格化服务管理覆盖率100%,“多网合一”、全域覆盖的昆明市网格化管理服务体系已然形成。(记者 唐丽 王瑜 通讯员 张庆元)
标签:
上一篇: 巴东县水利审批服务再加速
下一篇: 最后一页